图书介绍

廊坊市土地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廊坊市土地志
  • 施泰主编;廊坊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
  • ISBN:780097411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60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6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廊坊市土地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先秦两汉时期9

三国至南北朝9

隋唐五代时期10

宋辽金元时期11

明代时期12

清代时期13

中华民国时期15

新中国成立后18

第一章 土地环境49

第一节 土地自然环境49

一 地质地矿地貌49

二 土壤类型分布51

三 河流及地下水53

四 气候环境条件55

五 植被类型分布56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57

一 地理位置四邻57

二 建置历史沿革59

三 土地版图变65

四 区划人口现状67

五 国民经济概况71

六 人口土地关系71

第二章 土地资源77

第一节 土地资源总量77

一 土地概查结果77

二 土地详查结果78

第二节 农业用地资源79

一 耕地资源利用79

三 土地面积现状79

二 园地资源数量93

三 林地资源数量95

四 牧草地资源96

第三节 建设用地资源98

一 居民点及工矿98

二 交通用地资源112

第四节 水域用地资源115

一 概查水域面积115

二 详查水域数量115

一 土地概查面积119

二 土地详查数量119

三 水域占地现状119

第五节 后备土地资源119

三 未利用地现状120

四 后备资源数量122

第六节 市规划区土地122

一 土地资源数量122

二 开发区之土地125

二 奴隶社会时期135

一 三国以前时期135

第二节 封建所有制度135

一 氏族公社时期135

第一节 土地共有制度135

第三章 土地所有制度135

二 晋至清代时期136

三 中华民国时期140

第三节 农民所有制度140

一 减租减息运动140

二 土地改革运动141

三 互助组初级社148

第四节 土地公有制度154

一 集体所有土地154

二 国家所有土地160

一 农用国有土地163

第四章 土地使用制度163

第一节 国有地使用制163

二 城镇非农用地165

第二节 私有土地使用制166

一 清代以前时期166

二 中华民国时期166

三 土改至初级社168

第三节 集体土地使用制169

一 高级社时期169

二 人民公社时期169

三 改革开放时期174

一 宅地有偿使用180

第四节 使用制度改革180

二 出让转让抵押181

第五章 地价地税收费183

第一节 所有权价格183

一 土地买卖价格183

二 土地征用价格188

三 土地出让价格189

四 土地转让价格191

第二节 使用权价格196

一 农用租佃价格196

二 城区租赁价格198

三 土地抵押价格199

一 定级估价概况200

第三节 土地定级估价200

二 成果验收鉴定201

三 市区地价修定202

四 土地估价实绩207

第四节 土地赋税征收208

一 农村土地赋税208

二 城镇土地税收211

一 宅基地使用费215

二 乡企用地收费215

第五节 土地收费情况215

三 土地使用费216

四 土地级差地租220

五 南水北调费220

六 土地登记费222

第六章 地籍管理225

第一节 农村土地调查225

一 土地清丈查田225

二 土壤调查普查226

三 境内土地概查226

四 利用现状调查227

五 土地变更调查234

一 调查组织实施242

第二节 村庄地籍调查242

二 调查过程成果243

三 地籍调查结果245

四 调查结果比较251

五 地籍调查质量252

第三节 城镇地籍调查252

一 桐柏试点调查252

二 万庄矿区调查258

三 市域调查综述263

一 市区土地环境270

第四节 市区地籍调查270

二 调查工作过程271

三 地籍调查成果275

四 主要工作特点277

五 成果验收鉴定278

六 组织领导情况280

第五节 土地登记制度282

一 农村土地登记282

二 城镇土地登记287

二 土地统计结果291

一 土地统计概况291

第六节 土地统计制度291

第七章 建设用地管理299

第一节 国家用地管理299

一 征用土地管理299

二 征地前后管理316

三 特殊情况管理318

四 使用权的管理319

第二节 乡镇用地管理321

一 用地中的问题321

二 基本管理方法322

三 用地审查内容323

四 公益事业用地324

五 专业户用地324

第三节 宅基地的管理325

一 建土地局之前325

二 土地局建立后326

第四节 定额计划管理328

一 定额用地管理328

二 计划用地管理330

二 高级社时规划331

一 建国初期规划331

第八章 土地规划331

第一节 农村土地规划331

三 人民公社规划332

四 区域种植规划334

第二节 首次总体规划337

一 总体规划基础337

二 指导思想原则338

三 规划目标方向339

四 实施对策措施342

一 简要过程成果343

二 规划报告摘录343

第三节 重编总体规划343

三 规划说明摘录358

四 专题研究简述360

第四节 县、乡总体规划369

一 县级总体规划369

二 乡级总体规划374

第五节 城镇村规划375

一 廊坊市区规划375

二 县城土地规划377

三 乡镇用地规划378

四 规划实施情况378

一 清前土地开发379

第九章 土地开发复垦379

第一节 土地开发综述379

二 民国土地开发380

三 建国后的开发381

第二节 土地开发分述382

一 沙荒地的开发382

二 盐碱荒地开发385

三 山区土地开发386

四 闲散荒地开发387

五 农村庭院开发388

第三节 土地复垦利用390

一 窑厂弃地复垦391

二 矿山用地复垦392

三 坟墓占地复垦392

四 废弃地的复垦392

第十章 土地保护395

第一节 基本农田保护395

一 首次划保护区395

二 编制保护规划397

第二节 山区水土保持401

一 造林绿化工程401

二 小流域综合治理402

一 土地灾害情况403

第三节 土地灾害防治403

二 防治沥涝灾害405

三 抵御旱灾情况407

四 风沙灾害防治409

第四节 文物用地保护411

一 文物占地情况411

二 用地保护措施411

第十一章 土地监察413

第一节 监察工作内容414

一 非农用地清查414

二 执法情况抽查422

三 清理隐形市场423

四 “三无”乡镇建设424

五 实行“两错”追究425

第二节 土地监察队伍425

一 队伍建立发展426

二 公法配合办案428

第三节 违法案件处罚429

一 案件管辖范围429

二 行政处罚形式430

三 发生处理情况431

二 土地行政诉讼436

第四节 行政复议诉讼436

一 土地行政复议436

第五节 土地纠纷调处439

一 调处原则环节439

二 典型案例记述440

三 纠纷调处结果442

第十二章 科技 宣传 教育445

第一节 土地科技成果445

一 土地图件成果445

二 土地科技著述448

三 科技成果奖励448

一 县级土地详查455

第二节 土地技术方法455

二 详查市级汇总456

三 土地变更调查457

四 村庄调查技术458

五 桐柏地籍调查458

六 石油矿区调查459

七 市区调查技术460

第三节 地籍信息系统464

一 研建工作概况464

二 主要科研成果464

四 系统内容特点466

三 研建工作过程466

五 科研成果鉴定469

六 成果应用情况470

第四节 土地学会情况471

一 成立发展情况471

二 学会活动综述473

第五节 土地法规宣传475

一 “土地日”宣传476

二 社科咨询宣传478

三 印发文件材料478

六 培训乡村干部479

四 新闻媒体宣传479

五 邀请领导报告479

七 法律知识竞赛480

第六节 土地法规教育480

一 基本知识教育480

二 国土观念教育480

三 广播电视教育481

四 学历专业教育481

五 短期业务教育481

二 不同年度立卷483

一 征地档案总况483

第十三章 土地档案管理483

第一节 馆藏征地档案483

第二节 市土地局档案493

一 不同类型归档493

二 不同年度归档494

三 档案编沿材料496

第三节 档案检索方法496

一 卡片检索方法496

二 微机检索方法497

一 归档准备阶段498

第四节 档案整理过程498

四 文号检索方法498

三 案卷检索方法498

二 拟定分类阶段499

三 分类归档阶段499

四 上等升级阶段500

五 应用报奖阶段500

第五节 市局档案升级500

一 晋升为省三级500

二 晋升为省二级501

三 晋升为省一级502

一 综合类的划分504

第六节 档案分类系统504

二 财会类的划分505

三 业务类的划分506

四 声相类的划分506

五 详查档案分类507

第七节 归档技术方法510

一 立卷标准方法510

二 应用微机技术510

三 收集资料方法510

六 装具选择方法511

五 归档操作方法511

四 分类编目方法511

七 分类目录编法512

第八节 档案成果应用512

一 撰写编研成果512

二 调处土地纠纷513

三 查处违法占地513

四 用于解决信访514

五 用于评聘职称514

六 服务征占用地514

七 查权源促调整514

八 用于编制规划515

第十四章 土地管理机构517

第一节 设非专门机构518

一 建国初期设置518

二 财政民政分管518

三 民政部门管地519

四 建(计)委民政分管519

五 城建农业分管519

第二节 地级机构设置520

一 管理机构沿革520

二 主要工作职责521

三 领导人员情况526

四 干部职工情况527

第三节 县乡机构设置528

一 县级管理机构528

二 乡级管理机构529

三 干部职工人数530

第十五章 土地人物531

第一节 市局先进个人531

一 获省部级奖励531

二 获地市级奖励532

一 获省部级奖励535

第二节 获科技奖人员535

二 获地市级奖励537

第三节 技术职称人员540

第四节 县局获奖人员541

一 先进个人奖励541

二 科技获奖人员543

附录553

一 文件辑存553

《关于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规坚决搞好非农业用地清查工作的报告》553

《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处理土地行政案件暂行办法》558

《关于当前土地执法情况及今后意见的报告》的通知561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调整和疏理市区之间权益关系的通知564

廊坊市土地局关于清理整顿城镇土地市场、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意见565

廊坊市城镇土地市场推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通告568

《廊坊市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规定》569

廊坊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规划区实行建设用地“五统一”制度的通知576

《廊坊市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暂行规定》578

二 廊坊市土地局获市级奖励580

三 1996年底市土地局干部职工581

志补583

后记59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