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远程教育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丁兴富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898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远程教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理论研究1
一、远程教育实践的历史发展1
二、远程教育理论和学科的成熟7
第二节 远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教学内容安排10
一、课程开设的目的和意义10
二、远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1
三、教学内容安排12
第二章 远程教育的基本概念14
第一节 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15
一、传统教育和远程教育15
二、穆尔论教育的两大家族15
第二节 远程教育概念分析16
一、各国远程教育术语辨析16
二、远程教育术语在我国的演变:远距离教育和远程教育17
三、国外远程教育定义分析19
四、我国对远程教育定义和特征的探讨21
第三节 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21
一、学术概念的定义方法22
二、以基更为代表的国外学者现有定义的优点和缺陷23
四、广义的和狭义的教育和学习的区别24
三、我国对远程教育概念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特点24
五、教育、教学和学习25
六、远程教育、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新定义25
第四节 远程教育、开放学习和相关概念28
一、开放学习概念和术语的流行28
二、开放学习作为远程教育的同义词或替代词29
三、远程教育作为开放学习的子集29
四、远程教育和开放学习及其交集30
五、我国对远程教育和开放学习相互关系的探讨31
六、开放学习的新定义及其与远程教育的关系32
第三章 远程教育的基本理论34
一、对建立远程教育普遍理论体系的尝试35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宏观理论35
二、对远程教育发展动力基础理论的探讨36
三、远程教育工业化理论的提出和发展37
四、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的理论39
五、远程教育三种模式和三大学派的理论40
第二节 远程教育的微观理论48
一、远程教与学三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理论48
二、远程教学两大功能要素的理论50
三、对以学生为中心的远程学习理论的探讨52
四、虚拟教学理论的探索53
第三节 远程教育的哲学理论53
一、远程教育学生自治和双向通信的理论54
二、远程教育教与学重组的理论58
三、远程教育的理论、学说和学派60
第四章 世界远程教育的历史起源和发展64
第一节 远程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65
一、远程教育的起源——函授教育65
二、大学层次远程教育的起源65
三、远程教育的早期发展67
第二节 开放大学的兴起和发展67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大众传播和视听媒体67
二、开放大学的兴起68
三、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大学的发展和成就71
第三节 信息技术、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74
一、电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74
二、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77
第四节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78
一、从信息技术革命到教育革新78
二、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79
三、全民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80
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81
五、学习化社会和学习型组织83
六、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培养模式革新83
第五节 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的新时期84
一、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日益关注的热点84
二、亚洲国家的发展任务和远程教育86
三、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87
一、萌芽和准备期90
第一节 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分期90
第五章 中国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系统结构90
二、创建、起步和中断期91
三、恢复、繁荣和调整期92
四、战略革新和起飞期97
第二节 中国远程教育的系统结构和特点103
一、远程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二、我国远程教育的体系结构106
三、我国单一模式院校的远程教育106
四、我国双重模式院校的远程教育109
第六章 远程教育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决策114
第一节 远程教育系统分析114
一、远程教育系统一般分析115
二、远程教育系统特点分析116
第二节 远程教育系统分类118
一、远程教育分类学118
二、远程教育形态分类119
三、远程教育院校分类121
第三节 远程教育系统设计和规划128
一、远程教育系统与传统教育系统比较129
二、远程教育系统设计130
三、远程教育系统规划132
第四节 远程教育系统的竞争和合作132
一、远程教育系统的竞争和合作132
二、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136
第七章 远程教育中的信息技术和媒体教学140
第一节 教育技术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141
一、从电化教育到现代教育技术141
二、教育技术的新定义142
三、教育技术引起教育界的革命性变革143
四、教育技术的两种应用144
五、教育技术新定义对远程教育的意义146
第二节 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147
一、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147
二、三代信息技术148
三、三代远程教育150
一、远程教育中的教育资源152
第三节 教育资源、教学媒体的本质和分类152
二、教学媒体的作用、性质和分类153
三、教学媒体的本质155
第四节 媒体教学功能分析及其选择与组合157
一、媒体教学功能分析157
二、媒体的选择和组合163
第五节 远程教育的媒体教学模式165
一、媒体教学模式及其分类165
二、教育电视应用的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之争166
第八章 远程教学、课程开发和资源建设169
第一节 教学设计理论和远程教学系统开发169
一、教学设计和教学系统开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70
二、远程教育的教学系统开发和教学设计理论176
第二节 远程教育的课程设置179
一、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创新179
二、远程教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184
第三节 远程教育的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189
一、远程教育课程开发模式190
二、多种媒体课程材料教学设计的指导原理193
三、远程教育课程制作、发送、评估和更新195
第九章 远程学习、远程学生和学习支助服务198
第一节 远程学习和远程学生199
一、远程教育与远程学习199
二、学生特征信息的分类、收集及其在远程教学系统开发中的应用202
三、远程教育的对象——学生特征分析体系205
四、远程教育学生的共同特征210
第二节 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总论——以学生为中心和双向通信212
一、以学生为中心212
二、学生学习支助服务总论216
三、人际交互和双向通信交流218
第三节 远程学习组织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220
一、远程学习组织模式——个别学习和班组学习221
二、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21
三、学生学习支助服务分论225
第十章 远程教育管理和质量保证236
第一节 远程教育行政管理237
一、远程教育管理概论237
二、远程教育国家行政管理239
三、远程教育院校行政管理242
第二节 远程教育教学管理247
一、远程教育教学管理概述247
二、课程设置和课程资源开发管理247
三、学生学习支助服务管理251
第三节 远程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管理256
一、远程教育教师——角色、职责和素质256
二、远程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259
三、远程教育教师管理和评价260
第四节 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262
一、面对传统教育质量观念的挑战262
二、远程教育质量观念的创新264
三、远程教育的质量评估266
四、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268
第十一章 远程教育经济学273
第一节 远程教育宏观经济学概述274
一、宏观教育经济学和微观教育经济学274
二、远程教育经济学275
三、教育的经济效益275
四、美国学者关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计量方法276
五、苏联学者的劳动简化计量分析法278
六、中国教育经济效益核算实例278
第二节 远程教育微观经济学概述279
一、远程教育的投资效率279
二、远程教育的成本分析280
三、远程教育微观经济学相关研究领域284
第三节 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287
一、国外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287
二、我国远程教育经济学研究及其成果291
第十二章 远程教育评估310
第一节 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310
一、教育评估的基本概念311
二、教育评估在西方的兴起和发展313
三、教育评估在我国的历史由来和发展315
第二节 远程教育评估类型、程序和方法316
一、远程教育评估的类型316
二、远程教育评估的程序和方法317
第三节 国外远程教育评估及其研究成果321
一、远程教育系统评估的理论方案和指标体系322
二、关于远程教育系统的评估报告323
第四节 我国远程教育评估实践及其主要成果326
一、首次全国电大毕业生追踪调查326
二、电大教育质量和投资效益评估327
三、全国省级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评估328
四、远程教育系统四维评估体系332
参考文献335
附录1:人名索引338
附录2:专用名词341
附录3:缩写词346
热门推荐
- 1208211.html
- 1013717.html
- 2953183.html
- 3156971.html
- 3233746.html
- 1545981.html
- 789764.html
- 2558103.html
- 2759500.html
- 35307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45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5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11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7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90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85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9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925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52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6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