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
  • 鞠熀先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69123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09页
  • 主题词:电化学分析-研究;生物传感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分析化学与生物传感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电化学基础知识1

§1.1 电化学的含义1

§1.2 非法拉第过程2

§1.3 电极反应的实质——法拉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1.4 电解过程中物质的扩散及电迁移8

第二章 电分析化学基本方法11

§2.1 平面电极上的扩散电流及计时安培法11

§2.1.1 Fick扩散定律11

§2.1.2 Laplace变换在求解Fick第二定律中的应用12

§2.1.3 计时安培法15

§2.1.4 平面电极上一般扩散电流方程(恒电势伏安法)16

§2.1.5 电流-电势方程(采样伏安法)17

§2.1.6 平面电极上的扩散层18

§2.2 球面电极和柱面电极上的扩散与一般扩散电流公式19

§2.2.1 半无限球面扩散19

§2.2.2 球面电极上一般扩散电流公式22

§2.2.3 柱状电极上的扩散电流23

§2.3.1 滴汞电极25

§2.3 滴汞电极上的扩散电流25

§2.3.2 滴汞电极上物质的传递及Fick第二扩散定律26

§2.3.3 Ilkoviě方程式27

§2.3.4 Ilkoviě方程式的修正28

§2.3.5 Ilkoviě方程式所预示的性质29

§2.4 直流极谱的可逆波、不可逆波和动力波30

§2.4.1 简单金属离子的可逆极谱波31

§2.4.2 不可逆极谱波33

§2.4.3 准可逆极谱波35

§2.4.4 配合物极谱波36

§2.4.5 极谱动力波和催化波40

§2.4.6 吸附波和配合吸附波44

§2.4.7 直流极谱技术的一些发展45

§2.5 线性变位伏安法与循环伏安法47

§2.5.1 可逆过程线性变位伏安法——Randles-Sěvěik方程式48

§2.5.2 双电层电容与溶液阻抗的影响52

§2.5.3 完全不可逆过程的线性变位伏安法52

§2.5.4 平行催化过程54

§2.5.6 薄层溶液的电流-电势关系55

§2.5.5 导数示波极谱(伏安)法55

§2.5.7 循环伏安法57

§2.6 交流伏安分析64

§2.6.1 交流电路65

§2.6.2 可逆体系的交流极谱电流方程66

§2.6.3 准可逆和不可逆体系的交流响应72

§2.6.4 伴随有化学反应的AC电极过程74

§2.6.5 循环交流伏安法75

§2.6.6 相敏及二次谐波的交流极谱法分析77

§2.6.7 张力电流法79

§2.7 电极体系的交流阻抗80

§2.7.1 理想极化电极80

§2.7.2 无浓差极化时电极的阻抗81

§2.7.3 浓差极化不可忽略83

§2.7.4 电极表面状态不可忽略84

§2.8 方波和脉冲技术85

§2.8.1 方波极谱法85

§2.8.2 方波技术的新进展91

§2.8.3 脉冲伏安法92

§2.9 半微积分极谱法100

§2.9.1 半积分电分析方法101

§2.9.2 半微分电分析方法105

§2.9.3 多阶半微分电分析方法107

§2.9.4 平行催化半微分和多阶半微分电分析方法110

§2.10 溶出伏安分析111

§2.10.1 线性扫描阳极溶出伏安法112

§2.10.2 方波及脉冲技术的阳极溶出分析法113

§2.10.3 阳极溶出新极谱法115

§2.11 流体动力学伏安法117

§2.11.1 对流体系的理论处理118

§2.11.2 旋转圆盘电极121

§2.11.3 旋转球形电极127

§2.11.4 管状电极128

§2.11.5 旋转环-盘电极130

§2.11.6 旋转圆盘薄膜电极上的扩散与异相电催化研究133

§2.12 控制电流的电分析方法134

§2.12.1 控制电流方法的一般原理135

§2.12.2 计时电位曲线137

§2.12.3 交流示波极谱139

§2.12.4 阳极溶出示波极谱法143

§2.12.5 示波极谱滴定144

参考文献144

第三章 超微电极电分析化学147

§3.1 微电极的类型及制备148

§3.2 微电极的基本特性150

§3.3 超微电极上的扩散及电流方程155

§3.3.1 微球电极上的扩散156

§3.3.2 微柱球电极上的扩散157

§3.3.3 微盘球电极上的扩散158

§3.3.4 微带电极上的扩散160

§3.3.5 微环电极上的扩散161

§3.3.6 球、盘、柱及带电极在稳态或准稳态条件下扩散的相关性161

§3.4 超微电极阵列165

§3.4.1 所有电极置于同一电势166

§3.4.2 阵列电极置于发生-收集模式168

§3.4.3 均相动力学常数的测定169

§3.4.4 双带电极上电化学发光170

§3.5 超微电极的应用172

参考文献175

第四章 酶促反应电分析化学178

§4.1 酶促反应179

§4.1.1 酶促反应特性179

§4.1.2 酶促反应动力学180

§4.1.3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82

§4.2 酶促反应的电化学研究184

§4.2.1 酶促反应动力学分析184

§4.2.2 酶促反应电化学研究方法185

§4.2.3 固定化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186

§4.3 酶促反应的电化学生物传感187

§4.3.1 酶电极188

§4.3.2 酶的固定化192

§4.3.3 酶电极研究的趋势197

§4.4 基于酶促反应发展的其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197

§4.4.1 酶免疫分析198

§4.4.2 核酸分析199

§4.4.3 糖类分析200

参考文献200

第五章 生物膜基生物电分析化学203

§5.1 Langmuir-Blodgett(LB)膜技术204

§5.1.1 LB膜制备装置与制备204

§5.1.2 LB膜的材料206

§5.1.3 LB膜的类型与特点206

§5.1.4 LB膜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07

§5.2 脂双层膜210

§5.2.1 脂质体211

§5.2.2 传统的平板BLM211

§5.2.3 介质支撑平板双层磷脂膜(s-BLM)213

§5.2.4 水凝胶上的BLMs(sb-BLMs)215

§5.2.5 固体载体支撑的混和双层类脂膜215

§5.2.6 脂双层膜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15

§5.3 多层磷脂膜222

§5.3.1 多层磷脂浇铸膜222

§5.3.2 磷酸盐沉积的自组装膜225

参考文献226

第六章 凝胶膜生物传感器230

§6.1.1 凝胶的制备231

§6.1 溶胶-凝胶过程231

§6.1.2 反应参数的影响233

§6.1.3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中的凝胶过程233

§6.2 溶胶-凝胶的特点238

§6.3 生物分子的溶胶-凝胶固定与膜电极239

§6.3.1 生物分子的溶胶-凝胶固定239

§6.3.2 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41

§6.4 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应用244

§6.4.1 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发展244

§6.4.2 几种重要的溶胶-凝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245

§6.5 有机相生物传感器255

参考文献257

第七章 蛋白质电化学与纳米电分析化学262

§7.1 蛋白质在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263

§7.1.1 电极材料的选择263

§7.1.2 电极的表面修饰264

§7.1.3 重要氧化还原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265

§7.2 固定化蛋白质的直接电化学研究方法280

§7.2.1 蛋白质表面覆盖度测定280

§7.2.2 质子参与的蛋白质直接电化学过程284

§7.2.3 蛋白质直接电化学的动力学研究287

§7.3 纳米粒子修饰电极上蛋白质固定与直接电子传递290

§7.3.1 金胶纳米粒子仿生界面的构建与蛋白质的直接电子传递290

§7.3.2 微孔与介孔分子筛上蛋白质的直接电子传递302

§7.3.3 蛋白质在二氧化锆纳米粒子上的直接电化学312

§7.4 纳米粒子在传感器制备中的应用316

§7.4.1 金胶纳米粒子用于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316

§7.4.2 其他金属与二氧化锆纳米粒子构建无试剂电化学传感器328

§7.4.3 分子筛纳米粒子构建无试剂电化学传感器329

参考文献335

第八章 超分子电分析化学342

§8.1 超分子化学的基本性质——识别和催化343

§8.1.1 分子识别343

§8.1.2 催化作用344

§8.1.3 超分子分析化学345

§8.2 电化学传感器中的超分子化学346

§8.2.1 冠状化合物346

§8.2.2 环糊精349

§8.2.3 杯芳烃351

§8.2.4 卟啉和酞菁352

§8.2.5 分子自组装膜354

§8.3 超分子电化学研究356

§8.3.1 1∶1包络物的形成常数356

§8.3.2 多主体包络物的形成常数360

§8.3.3 包络物形成对电催化氧化的影响361

§8.3.4 主体自组装单层表面包络物的形成363

§8.4 超分子化学在化学修饰电极中的应用368

参考文献373

§9.1 免疫分析概述377

第九章 电化学免疫分析与免疫传感器377

§9.1.1 抗体的基本结构378

§9.1.2 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379

§9.1.3 抗体碎片380

§9.1.4 免疫分析方法380

§9.2 电化学免疫分析382

§9.2.1 电化学免疫分析中常用标记物382

§9.2.2 电化学免疫分析方法384

§9.3 均相电化学免疫分析385

§9.4 毛细管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法388

§9.5 免疫传感器389

§9.5.1 质量检测免疫传感器390

§9.5.2 热量检测免疫传感器391

§9.5.3 光学免疫传感器391

§9.5.4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396

§9.6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403

§9.6.1 化学修饰电极免疫分析403

§9.6.2 免分离电化学免疫传感器405

§9.6.3 竞争性电化学免疫传感分析407

§9.6.4 一次性电化学免疫传感芯片409

参考文献411

第十章 DNA电化学分析与序列识别414

§10.1 DNA的结构和性质415

§10.1.1 DNA的组成与结构415

§10.1.2 DNA的性质417

§10.1.3 DNA的变性与复性418

§10.1.4 DNA电化学性质419

§10.1.5 DNA结构对电化学响应的影响421

§10.2 DNA浓度的电化学检测422

§10.3 DNA电化学传感器425

§10.3.1 基本原理425

§10.3.2 DNA探针的固定426

§10.3.3 DNA杂交指示剂429

§10.3.4 DNA电化学传感器431

§10.3.5 直接电化学DNA生物传感432

§10.3.6 DNA电化学传感器的选择性435

§10.4 PCR技术-电化学检测联用437

§10.4.1 PCR技术437

§10.4.2 PCR技术-电化学检测联用440

§10.5 酶联放大DNA电化学生物传感444

§10.6 DNA序列电化学分析中的纳米技术445

§10.7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应用447

§10.7.1 DNA损伤与损伤剂检测447

§10.7.2 环境污染监控449

§10.7.3 病原基因检测和基因疾病诊断450

§10.7.4 药理分析450

参考文献451

§11.1.1 ECL基本原理459

§11.1 电化学发光过程459

第十一章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459

§11.1.2 电致化学发光的实验装置464

§11.1.3 电致化学发光分析法的特点465

§11.2 电化学发光反应主要类型及应用466

§11.2.1 聚芳香族碳氢化合物(PAHs)及有机物的电化学发光466

§11.2.2 酰肼类化合物468

§11.2.3 无机物及金属有机络合物的ECL470

§11.2.4 氧化物修饰的阴极发光474

§11.3.1 基于固定化Ru(bpy)?的电化学发光及酶传感器475

§11.3 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及其应用475

§11.3.2 基于鲁米诺ECL的酶传感器478

§11.3.3 ECL免疫传感器与DNA探针478

§11.3.4 量子点电化学发光传感器479

§11.4 ECL联用技术482

§11.4.1 Ru(bpy)?ECL与HPLC、FIA联用483

§11.4.2 Ru(bpy)?ECL与CE联用485

§11.4.3 Ru(bpy)?ECL与微芯片联用490

§11.5.1 ECL成像技术492

§11.5 电化学发光成像法492

§11.5.2 电极表面活性分布的表征494

§11.5.3 电极表面粗糙度的表征494

§11.5.4 流体动力学研究494

§11.5.5 固态电子传输和电子转移机理研究495

§11.5.6 反应动力学研究496

§11.6 电化学发光的发展前景497

参考文献498

§12.1.1 细胞电化学研究意义506

§12.1 细胞电化学意义506

第十二章 细胞电化学与细胞传感506

§12.1.2 细胞内电子传递的统一性508

§12.1.3 肿瘤细胞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509

§12.2 细胞的介电行为与电化学性质509

§12.3 细胞电泳及肿瘤组织检测511

§12.3.1 细胞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511

§12.3.2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512

§12.3.3 毛细管电泳单细胞分析514

§12.4 细胞在新型仿生界面的增殖与固定技术515

§12.4.1 细胞固定技术515

§12.4.2 细胞在新型仿生界面的增殖与细胞传感器518

§12.4.3 细胞在新型医用材料界面的增殖与电化学表征521

§12.5 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电化学免疫分析530

§12.5.1 细胞膜组分及肿瘤细胞表面特性的改变530

§12.5.2 细胞膜表面抗原与免疫分析530

§12.5.3 肿瘤标志物及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电化学免疫分析531

§12.6 电化学药敏检测方法535

§12.6.1 细胞电化学伏安响应535

§12.6.2 肿瘤细胞生长及药物抑制作用的分析537

§12.7 电场对肿瘤细胞的电化学疗法543

§12.8 细胞电化学发展思路544

参考文献545

第十三章 电分析化学联用技术552

§13.1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552

§13.1.1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552

§13.1.2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联用技术的设计554

§13.1.3 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电化学联用技术的应用556

§13.2 光谱电化学法557

§13.2.1 光谱电化学分析法的产生及分类557

§13.2.3 光谱电化学研究法的优缺点559

§13.2.2 光谱电化学池的特点与分类559

§13.2.4 光谱电化学的研究应用560

§13.3 石英晶体微天平-电化学系统564

§13.3.1 石英晶体微天平的基本原理564

§13.3.2 石英晶体微天平-电化学系统566

§13.3.3 EQCM的应用研究568

§13.4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571

§13.4.1 实验装置、工作模式和工作原理571

§13.4.2 SECM的探头的研制与图像572

§13.4.3 SECM在生物分析方面的应用575

§13.4.4 展望579

§13.5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镜579

§13.5.1 ECSTM的仪器装置、工作原理580

§13.5.2 ECSTM的应用581

§13.6 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法583

§13.6.1 AFM原理与技术583

§13.6.2 现场ECAFM的应用585

§13.6.3 现场ECAFM的展望586

参考文献58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