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郭廷辅,段巧甫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7508423682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径流-调节-应用-水土保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创新、发展的必然1
第1章 水土保持径流调控理论产生的背景1
1.1.1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丰富经验为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2
1.1.2小流域综合防治体系优化组装需要径流调控理论作为科学依据4
1.1.3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出现低效的难点亟待径流调控理论来解决6
1.2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水土保持工作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的必然8
1.2.1水土保持发展的难题和误区的突破,呼唤科技理论的武装和指导8
1.2.2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特殊性的产物9
1.3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水土保持科技深入发展的必然11
1.3.1调控坡面径流是江河末梢治理11
1.3.2径流调控理论是由宏观深入微观研究的发展12
1.3.3水土保持的社会地位和独特性要求科学理论支撑13
1.4.1径流调控理论是在以往实践和研究基础上产生的14
1.4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水土保持科技人员和广大参与者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14
1.4.2径流调控理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6
1.5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解决干旱缺水的需要17
1.6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抗御洪涝灾害的需要17
1.7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治理和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需要18
1.8径流调控理论的产生是水土流失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18
第2章 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的精髓20
2.1水土保持理论的创新与发展21
2.1.1坡面径流是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21
2.1.2科学调控坡面径流是控制水土流失的关键49
2.1.3水土保持学科和水土保持工作独特性的集中体现52
2.2水土保持工作的创新与发展54
2.2.1有利于更新观念和开拓新思路54
2.2.2国家宏观生态效益与农民微观经济效益有机结合57
2.2.3有效和加快防治水土流失60
2.2.4水土保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62
第3章 径流调控理论的内涵和实质64
3.1径流调控理论的内涵64
3.1.1依据坡面径流运行规律进行调控64
3.1.2把坡面径流变成可利用的水资源66
3.2径流调控理论的实质73
3.2.1有效除害73
3.2.2积极兴利75
第4章 径流调控理论与水土保持规划设计77
4.1径流调控理论是水土保持规划的科学依据77
4.1.1规划目的77
4.1.2规划的途径就是调控坡面径流80
4.1.3依据坡面径流来源、数量及运行规律布局相应措施82
4.2科学调控径流是水土保持规划的核心83
4.2.1调控径流贯穿于规划全过程83
4.2.2把调控径流作为规划的中心85
4.3径流的调控与开发利用是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目标86
4.3.1建立径流调控体系86
4.3.2建立径流开发利用体系88
第5章 径流调控体系的组成90
5.1径流调控体系90
5.2径流调控体系的组成90
5.2.1径流截流分流工程91
5.2.2径流聚集工程97
5.2.3水土保持植物聚流分流103
5.2.4水土保持耕作聚流分流107
5.2.5径流贮用工程110
5.2.6四川省坡面径流聚散工程体系113
5.3径流调控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的关系114
5.3.1径流调控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的同一性114
5.3.2径流调控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的差异性117
第6章 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优化配置及其应用121
6.1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的优化配置与分类121
6.1.1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121
6.1.2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的配置形式122
6.1.3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的分类124
7.1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对发展小流域经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作用191
7.1.1径流调控开发利用,是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91
第7章 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与小流域经济及水土保持产业化191
7.1.2径流调控在发展小流域经济与水土保持产业化中的具体方式192
7.1.3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对发展小流域经济、水土保持产业化的作用193
7.1.4以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为基础,建设水土保持生态型高效农业的实例194
7.2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是发展小流域经济及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基础设施工程198
7.2.1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关键198
7.2.2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是解决多雨地区水多、水少的基础设施208
7.3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213
7.3.1将坡面径流变为有效水资源213
7.3.2建立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将静态的水土资源变为动态的资本经营管理218
7.3.3各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发展小流域经济和水土保持产业化的典型实例220
7.4治理与开发利用紧密结合225
7.4.1治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基本原理225
7.4.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成功的关键226
7.4.2 以径流调控理论为依据,使治理单元多样化与开发主体多元化并存互促226
7.4.4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227
7.4.5治理与开发相结合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228
7.4.6治理是开发利用的基础229
7.4.7开发利用是巩固治理的条件239
第8章 径流调控理论与非农领域水土保持248
8.1非农领域水土保持的内涵248
8.2非农领域水土保持的特点248
8.2.1突破了一个闭合集水区的范围248
8.2.2原来的径流运行体系被打乱249
8.2.3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249
8.3.3主体工程区250
8.3.2弃土弃石场250
8.3.1取土场250
8.3非农领域布设防治水土流失措施的重点和理论依据250
8.4建立主体工程区新的径流调控体系,保证主体工程安全,防治水土流失251
8.4.1铁路、公路沿线径流调控体系251
8.4.2矿区径流调控体系257
8.4.3油田开发建设要以径流调控为基础,综合防治水土流失269
8.4.4机场、港口码头建设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径流调控体系270
8.4.5电站电厂、高压输变电线路塔基工程和高尔夫球场等建设工程区的径流调控工程271
8.5建立城市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283
8.5.1城市径流调控开发利用体系的主要功能和技术措施283
8.5.2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和城市供水形势289
8.5.3城市径流调控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主要对策291
8.54各地城市径流调控工程建设与水土保持综合防治的做法和经验295
主要参考文献308
热门推荐
- 418373.html
- 3028438.html
- 925042.html
- 3302429.html
- 815822.html
- 1173476.html
- 864025.html
- 2777967.html
- 3617429.html
- 1084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44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25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23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81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5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33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0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213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097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