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劳动工资计算手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邹宝丰等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ISBN:4091·203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236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25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劳动工资计算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劳动力计划部分1
(一)社会劳动力方面的计算1
1.劳动力资源数量的计算公式1
目 录1
(1)直接计算法2
(2)动态计算法2
(3)比重计算法2
3.劳动资源利用的计算公式3
(4)城镇待业人员比重3
(3)待业率3
(2)就业率3
(1)劳动资源利用率3
(1)丧失劳动能力系数3
(4)劳动资源平均文化程度3
(3)平均劳动资源数3
(2)城市(或农村)劳动资源比重3
2.劳动力资源质量和结构的计算公式3
(1)算术级数法4
4.劳动力资源预测的计算公式4
(2)几何级数法4
(5)就业人员负担系数4
(8)劳动力消耗系数4
(7)某部门就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比重4
(6)失业率4
(3)因素估算法5
(4)类型预测法6
5.投入产出法在劳动工作中的应用6
6.社会劳动力的分配8
(二)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11
1.时点人数11
2.平均人数11
(1)基本方法11
(2)简便方法12
(3)季、年初至报告期止,半年、年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12
(4)在报告期(月、季、半年、年)内开工不满整月(季、半年、年)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平均人数的计算方法15
1.计算公式16
(三)职工需要量计划的计算公式16
2.职工需要量计划表18
(四)职工人数增减变动情况的分析18
1.绝对数分析法18
2.平均数分析法19
3.相对数分析法20
(1)职工人数增加程度指标20
(2)职工人数减少程度指标20
(五)检查职工人数计划执行情况的计算公式21
(六)检查劳动力构成计划完成情况的计算公式24
(七)劳动力流动指标的计算公式24
(八)劳动潜力分析的计算公式25
1.从劳动生产率变动与职工人数变动方面分析25
2.劳动时间利用的分析27
二、劳动管理部分28
(一)劳动定额的计算公式28
1.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28
(1)产量定额的计算公式28
(2)时间定额的计算公式29
(3)看管定额31
(4)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之间的关系及计算公式31
2.分析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计算公式35
(1)在生产单一产品的情况下35
(2)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38
(3)产量定额和工时定额超额量、节约百分比计算公式40
(4)工人平均定额完成率计算公式41
(5)完成定额均衡率的计算公式42
(6)小时、日、月劳动定额完成百分数之间的关系43
(7)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数的计算公式44
3.平均先进定额的制定方法及计算公式45
(1)统计法计算45
(2)三面统筹法计算47
(3)比例法计算48
(4)跃进法计算49
(5)系数法计算49
(6)“小中取大”或“大中取小”法计算49
4.几种制定定额方法比较表50
劳动定额平均压缩率51
压缩率51
5.修订劳动定额的计算公式51
(1)工时定额51
(2)产量定额52
增产率52
(二)编制定员方面的计算公式52
1.定员的计算公式52
(1)按劳动效率计算定员52
(2)按设备计算定员53
(5)按组织机构范围和生产分工定员54
(4)按工作岗位定员54
(3)按比例计算定员54
2.与编制定员有关的计算公式55
(1)承包人数55
(2)出勤人数55
(3)在册人数55
(4)出勤率55
(5)出勤人数与在册人数换算表57
(3)公休工时数69
(2)制度劳动时间总数69
(4)停工工时数69
1.劳动时间的计算公式69
(1)日历劳动时间总数69
(三)劳动时间的计算公式69
(5)缺勤工时数70
(6)出勤工日数70
(7)从事非生产活动的工时数70
(8)实际工作工日数70
(9)实际工作工时数70
(10)按我国现行规定,全年标准工作时间表72
2.劳动时间利用程度的分析72
(1)工人出勤率72
(2)平均工人数使用率73
(3)劳动日使用率73
(4)制度劳动时间综合使用率74
(5)日历劳动时间使用率75
3.劳动时间平衡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76
(1)换班系数80
4.劳动班次的计算公式80
(3)“四六制81
(2)“四三制”81
(4)早晚轮班制82
(5)三班半轮班制82
(四)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84
1.劳动生产率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计算公式84
(1)用单位劳动消耗量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完成的工作量表示84
(2)用单位产品产量或单位工作量所平均消耗的劳动量表示84
(1)按计算范围(人员)划分85
2.劳动生产率的各种计算公式85
①工人和学徒劳动生产率86
a.工业企业的工人和学徒劳动生产率86
b.施工单位的建筑安装工人和学徒劳动生产率86
c.交通部门的汽车运输企业的司机和助手劳动生产率87
②全员劳动生产率87
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7
①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88
(2)按计算的计量单位划分88
b.施工单位的全员劳动生产率88
③ 工人和学徒劳动生产率与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关系88
c.交通部门汽车运输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88
②以生产量价格表现的劳动生产率90
③以生产工作量表现的劳动生产率91
(3)按时间划分计算的劳动生产率92
①按实际工作工时计算92
②按实际工作日数计算92
③按月、季、年的平均人数计算93
3.劳动生产率的指数运算公式95
(1)劳动生产率指数的计算和应用95
(2)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分析96
①劳动生产率实物总指数的分析96
②劳动生产率价格总指数的分析100
③劳动生产率的劳动指数分析103
④劳动生产率资料分析106
(1)检查劳动生产率计划的完成程度,反映劳动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107
4.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分析107
(2)找出影响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或劳动生产率动态变化的各种因素109
①全部职工人数的构成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09
②生产工人和学徒的劳动时间利用程度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因素110
③技术装备水平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分析115
5.社会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116
(1)按社会总产品价值计算116
(2)按国民收入计算116
6.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117
分比时,对产品成本影响的百分比120
7.劳动生产率提高百分比大于平均工资增长百120
三、工资部分122
(一)工资计划122
1.计划期应支付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工资额122
2.计划期应支付实行计件工资制的工资额122
3.计划期应支付学徒工的工资额123
4.计划期应支付管理人员的工资额(含专职工123
程技术人员)123
1.工资基金计算公式124
(二)工资基金的计算公式124
5.计划期应支付临时工人的工资额124
6.企业计划期应支付的全部工资总额124
2.实发工资总额计算公式125
(三)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125
1.日工资率的计算公式125
(1)按25.5天计算125
(2)按30天计算126
(3)按满勤天数计算126
(4)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日数计算126
(2)减法127
(四)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127
2.月标准工资的计算公式127
(1)加法127
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128
(1)无限计件工资制128
(2)有限计件工资制128
(3)累进计件工资制128
①规定的是产量定额时129
(4)累减计件工资制129
(5)计件单价的计算公式129
②规定的是时间定额时130
(6)计件工人超额工资率130
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130
(1)按计时工资标准分配130
(2)按系数法分配130
②规定的是时间定额131
①规定的是产量定额131
(4)集体计件工资的计件单价计算方法131
(3)超额计件法131
(五)各种工资制度所占比重计算公式132
1.按工人人数计算的公式132
2.按工作时间计算的公式132
3.按工资额计算的公式132
(六)平均工资的计算公式132
1.实际平均工资计算公式132
5.月(季、年)平均工资计算公式133
4.日平均工资计算公式133
3.时平均工资计算公式133
2.应得平均工资计算公式133
(七)工资总额构成分析136
(八)工资总额计划执行情况的计算公式136
1.一般计算公式136
2.工资总额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137
3.工资总额相对节约或超支额的计算公式137
4.工资总额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137
(九)工资指数计算与分析141
(十)工资成本对产品成本影响情况的分析144
(十一)工资等级级差、工资等级系数及职工平均145
实际收入额计算公式145
(十二)职工平均实际收入额和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支出的计算公式147
1.职工平均实际收入额计算公式147
2.职工家庭平均实际收入的计算公式147
3.平均每一职工所享受的劳保福利费用的计算147
公式147
1.每元奖金利润额计算公式148
2.每百元利润支付奖金额计算公式148
(十四)奖金、工资与有关经济指标的对比计算148
3.每百元奖金的产值计算公式148
(十三)奖金计算148
2.总奖金率148
1.受奖人奖金率148
3.奖励面148
4.每百元工资的产品产量计算公式149
5.每百元工资的产值计算公式149
6.每百元产值支付的工资额计算公式149
7.每百元工资的利润额计算公式149
(十五)分析工资支付效果变化对总产值和利润总额变动的影响149
1.工资支付效果变化对总产值变动影响的计算149
公式149
2.工资支付效果变化对利润总额变动的影响150
(十六)实际工资指数的计算公式153
2.检查劳动保护措施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的计算154
(2)报告期劳动保护措施费用累计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154
(1)报告期劳动保护措施费用完成程度的计算公式154
公式154
1.劳动保护措施项目计划完成情况的计算公式154
(2)报告期劳动保护措施项目累计完成程度公式154
(1)报告期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完成程度公式154
(一)劳动保护部分154
四、劳动保护和培训部分154
3.工伤、亡事故的统计计算公式155
(1)千人死亡率155
(2)千人负伤率155
(3)工伤事故频率155
(4)工伤事故严重率156
(5)百万吨死亡率156
(6)平均每一事故的工伤人数(人次数)计算公式156
5.职业病方面的统计计算公式157
(1)某种职业病发病率157
(3)表现在物资方面的损失157
(3)受检率157
(2)某种职业病患病率157
(1)表现在劳动时间的损失157
4.职工伤、亡事故对生产造成的损失计算公式157
(7)负伤严重率计算公式157
(2)表现在生产成果上的损失157
(4)某种职业病受检人患病率158
(5)平均发病工龄158
(6)某种职业病死亡率158
(7)平均病程期限159
(8)病伤缺勤率159
(9)病伤工休率159
(10)平均每百名职工因病伤缺勤日数159
6.其他159
(1)粉尘合格率159
(1)职业学校毕业生择优录用系数160
(4)职业学校专职教员负担系数160
(2)各类技工学校的比重160
(3)某届技校学生毕业生率160
(二)职工培训部分160
(2)毒点合格率160
1.就业前培训的计算公式160
(4)流生率161
(8)徒工出师定级率161
(6)办学面161
(5)全员培训率161
(7)工人平均技术等级161
(3)肄业率161
(2)毕业率161
(1)入学率161
2.职工全员培训方面(就业后培训)计算公式161
五、计算实例212
六、附表212
(一)现行工资等级系数(等比)查对表212
(二)工龄折算表213
(三)平均人数换算表214
(四)概率表216
(五)平均增长速度查对表(水平法)218
(六)对数表231
(七)反对数表234
热门推荐
- 1819950.html
- 3754864.html
- 1769507.html
- 3289712.html
- 1793854.html
- 516155.html
- 2155879.html
- 2234222.html
- 450886.html
- 22266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4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357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0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8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1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7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87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6143.html